与传统生产力相比,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重视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,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。从产业投资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,可以关注新技术、新要素、新装备、新基建四条线索对应的长期发展机遇:1)通信、计算机、电子、传媒等TMT数字科技板块;2)机械设备、国防军工、汽车、电力设备等与新装备和新基建相关行业;3)创新药、生物制品等医药新兴产业。
新一轮上涨周期呼之欲出,但需要注意的是,一个月的快速反弹积累的短线调整压力不容小觑。当前,稳中求进的策略可能更加稳妥。一方面,关注低估值、高股息、经营稳健、社会责任感强的优质行业龙头,并按照长周期思路,忽略短期的波动,耐心持有。另一方面,聚焦有政策支持、更有弹性的科技成长主题,如算力、自动化、通讯、新型电力、关键资源、新材料等,在市场调整波动时积极参与。
电子行业周期已经进入底部向上阶段,当前AI、XR、SIC等方向存在结构性高增长机遇,建议关注三条主线)基于业绩改善及周期复苏逻辑:手机领域、存储领域、封测领域。2)终端创新逻辑:消费电子终端(手机、XR等)、汽车领域。3)AI需求持续强劲:云端算力、边缘侧及端侧。
液冷技术优势显著,运营商助力液冷生态逐步完善,产业链有望蓬勃发展。风冷技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数据中心散热技术,但存在散热密度低和散热能力差的缺陷,在散热密度较高的场景下尽现颓势。液冷与风冷技术相比,液冷技术的优势主要有:1)低能耗;2)高散热;3)低噪声;4)低TCO;5)空间利用率高;6)环境要求低,易部署;7)余热回收易实现。受益标的:1)液冷全链条解决方案提供商;2)服务器冷板;3)液冷产业链布局;4)液冷服务器;5)液冷IDC供应商。
车联网连接车端与道路基础设施端数据,依托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系统统筹处理,汽车数据规模快速扩大,形成具有挖掘潜力价值的数据要素,带来车联网数据的三次价值释放:一是车辆、路测、云端的全线业务贯通;二是数据决策层面,产生新数据提升车辆和交通决策效率;三是数据流通层面,关联更多行业和企业,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。新技术:车身电子电气架构、智能座舱、交通信息系统等技术更新迭代加快。新服务:智慧汽车带动智慧交通(无人出租车、自主代客泊车、智慧公交等)、物流配送(干线物流、无人配送、封闭园区物流等)等赋能智慧城市,驱动新一轮新质生产力。新商业: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生态圈,形成多元化商业模式。
建议关注:1)智能驾驶:“车路云一体化”+单车智能模式将长期保持,一方面能够形成冗余度更高的安全保障;另一方面,单车智能水平不断提升能够明显降低云端系统调控难度,加速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的规模化应用;2)智能座舱:AI大模型的发展将继续带动智能座舱装配量与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,智能座舱软硬件市场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度。